第49章雪白的食盐一-《朱明》
第(2/3)页
阎婆犹自得意,外地人手一挥,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顿时将两人包围,三两下就将两人拿下,绑成粽子,拖出卖盐的行列。
………………
阎婆事件只是个小插曲,收盐卖盐在福山各个盐场继续进行。
外地人虽然对盐货的质量要求严格,但给的价格比往常高出五成,而且是现银,这极大的鼓舞了盐户们的积极性。
刘承俊家这次卖盐所得最多。
刘承俊家几个小子一直以来被人看不起,不仅因为家里穷,更是因为他们太过憨厚,干活只知道卖死力气。
别人家熬盐,大都舀上海水就煮,熬成砂盐算数。
刘家小子们熬盐,严格按照工艺来。海水先过滤一遍,熬得快成盐时开始不断的搅拌,制出的食盐色泽雪白、颗粒均匀细密。
卖场上,刘家的食盐一挑过来,立刻将大伙的盐货全都比了下去。
收盐货的外地人十分高兴,不仅给了刘家一两银子一担食盐的高价,更是单独给了他家一百两银子的奖励。还说要将淮盐的制盐秘密教给他家。
刘家一屋子雪白的食盐,换得两百多两白银。加上奖励的一百两,刘家一下进账三百多两,从赤贫一步跨越到小富。
刘承俊笑得合不拢嘴,四个小子同样乐得找不着北。往日没人进门的茅草棚今日被媒人踏破了门槛,东家姑娘西家女争着嫁入刘家。
收盐的外地人说了,像刘家这样扎实肯干的盐户是他们重点扶持对象,优先收购他家的食盐。
刘家六口人,都是塌实肯干的壮劳力,有了外地人帮衬,这红火的日子指日可待。
老实人也有咸鱼翻身的一天!福山盐场的众盐户不禁感叹着。在大明,少有老实人不吃亏的事情。这些收盐的外地人,到底是何方神圣?
………………
玖安粮行强势入驻扬州府,在扬州各州县铺开,并很快推向整个南直隶,还尝试进入浙江、福建、广东等地。
崇祯六年元宵刚过,南直隶的人们就发现,玖安粮行居然出售食盐。是不是官盐、有没有盐引大伙不知道,但玖安粮行的食盐价格出奇的低,低得出乎大伙的想象。
“出售食盐,每斤三文,敞开供应。”
第(2/3)页